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祭祀专区 >

为什么要“慎终追远”?

时间:2014-06-26 16:36点击: 关键字:慎终追远
 
    《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们可能平时见过有的人家办丧事的时候,墙上贴着“慎终追远”四个字,平时的时候不能贴这四个字,春联更不能用这四个字。“慎终”是慎重地对待死者,“追远”是追念祖先。孔安国在注《论语》的时候说:“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对待死者应该竭尽我们的哀痛之情。死者当初是和我们一样的生命,现在是他,以后就轮到我们了,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现在我们如何对待死者,将来别人也会如何对待我们。假如说我们对死者没有感情,丧事办得非常草率,那么,我们会想,人生究竟还有什么意思呢?我们只注意活着的人,不慎重对待死去的人,我们就犯了一个歧视阴、重视阳的错误,因为死者属阴,活着的人属阳,人生是由一死一生这一对阴阳共同构成的,并不是说只是由活着的人构成的。当我们慎重对待死者的时候,也就是在使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重视活着的人,也要尊敬死者,这样,也就不会使人们只关注自己了。我们连死者都尊重,还能不尊重活着的其他人吗?所以说,百姓的道德就能变得淳厚。
    儒学不主张延年益寿,而主张“尽天年”,然后“寿终正寝”,否则,便是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老而不死,是为贼。”儒学认为“死生有命”,所以,穷通寿夭我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事,我们能说了算的是我们自己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高了,我们的生命便有意义,而且生活得快乐。就算是我们通过人为的方式真的能够延长寿命,也是在在扰乱天地秩序,扰乱社会人生。我们多活几年,那么,就必然影响其他人的生活。老了以后还不死,又不能干活,会给儿孙添不少麻烦的。当然,为了不给人增添麻烦,不扰乱天地秩序,就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也是错误,甚至是更大的错误,是罪过。《孝经》中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论语》中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整天担心的是我们的身体是否健康,我们还好意思为了一点事想不开就寻“短见”吗?“短见”这个词非常好,就是因为一时的见识短浅,或者在短时间内想不开,才会走上绝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也属于我们的父母祖先,属于我们的亲人朋友,属于社会,属于我们的后代子孙,所以,寻短见是上对不起父母祖先,中间对不起亲人朋友和社会,下对不起后代子孙的行为!
    说完了“慎终”,我们再说“追远”。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做“数典忘祖”,这是骂人的一个成语。可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却基本上就是一个集体性的数典忘祖的时代!在华夏文化之中,认为人类是由天地所生的,所以,天地是我们的远祖,可是,我们现在对天地还有一点敬畏之情吗?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可是,我们现在却对我们祖先所创造的文化不仅不了解,而且还动不动就批判,即使有一点肯定,也总忘不了加上“古代”、“古人”这样的字眼,在我们内心深处,古代的、古人的就是不如现代的、今天的,那么,我们还敢说我们对我们的祖先存有敬意吗?刘宝楠《论语正义》中说:“凡父祖已殁虽久远,当时追祭之也。”过去,我们国家的最高执政者祭祀天地,是表示对我们的远祖天地的敬畏之情;读书人祭祀孔子,表示对传承华夏文化的孔子的敬畏之情;家族之中祭祀自己家族的祖先,表示对他的家族祖先的敬畏之情。可是,现在,我们国家的最高执政者不再祭祀天地,读书人不再祭祀孔子,我们去祭祀的时候还总是听到人们的咒骂之声,我们过年的时候给祖先磕头跪拜也觉得好像是自己受了侮辱一样,我们还有“追远”的精神吗?
    一旦我们忘记了祖先,我们也就只剩下自我陶醉、自以为是、自大自封了。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从何处来?不是从我们的祖先那里一代代地传过来的吗?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遗产基因,我们父母的遗传基因又来自他们的父母,如此追溯下去,我们可以说,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追溯到天地之间的第一对父母那里去,我们难道不该对我们所有的祖先怀有敬畏和感激之情吗?想一想我们今天的思想、习俗从何而来?还不是一代代的人传承、变化而来的吗?我们的思想习俗受我们父母的影响,我们父母的思想习俗又受他们的父母的影响,所以,我们今天的思想,我们今天的习俗,少不了我们祖先的影响,我们难道不该对我们所有的祖先怀有敬畏和感激之情吗?知道了这些以后,我们便会知道,我们没有资格去埋怨祖先,更没有资格虐待我们祖先给我们的生命和思想习俗。这样去做,我们的道德修养也就提高了,社会风俗自然也就能淳厚了。所以,我们不能轻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        
Copyright © 2011-2015 庐陵王氏网 版权所有:吉安太原堂文史研究会
办公地址 江西吉安市吉州区中天宾馆一楼(位于吉州区鹭州东路28号,吉安市邮政局对面,附近有6、9、10路公交车站点)
联系电话 18079655915 庐陵王氏该公后裔QQ群 23612981 网站联系 王义和电话 18079655915
本网站资料仅供王氏宗亲寻根问祖、交流联谊、谱牒研究和文化传播,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须转载敬请注明网站及作者!
Power by DedeCms chn-w.com赣ICP备120048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