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庐陵王氏 >

庐陵安福连岭蒙冈王氏与金溪王氏

时间:2017-04-21 22:03点击: 关键字:庐陵王氏,王氏,庐陵太原王氏,
庐陵安福连岭蒙冈王氏与金溪王氏


据安福《越山木下王氏宗谱·连岭始祖长者考》载:安福两支最主要的王氏,连岭蒙冈王氏与金溪王氏均出自于太原王氏,亦即西汉王威之直系后裔。

1、王吉
唐后期,出了个吉州剌史王吉。王吉(  ~905),字勉之,号吉甫,配刘氏、曾氏,生2子,长讥,次该。卒葬庐陵金地寺前桑树坑。据王讥派《流江王氏重修族谱》,王吉,为河南杞县君子乡太平村人。
长子王讥(886~955),讳贻,字元位。其生母刘氏,卒葬吉安县敖城之流江(浏江),王讥遂庐墓于此,定居于此,成为流江王氏始祖。至第9世,出了个叫王邦正的,字廷雅,宋天圣三年(1025),登宋郊榜进士,授司农寺丞,除监察御史。邦正生3子:厚、兴、坚。邦正第3子坚,生仲祥、仲美、仲文。长子仲祥,生和甫与升甫。升甫,字彦超,号乐善,为浏江王氏徙安福洲湖百丈的族人之一,为王吉12世孙。生2子:复可、震可。复可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以儒士,保授兴国主簿。由此推测,王升甫大约在南宋末期,由敖城流江迁徙安福百丈。据《流江王氏重修族谱》载,王吉的第9世孙,亦即进士王邦正的弟弟王致正,大约在北宋晚期,徙居安福百丈,但未见其后裔世系记载。这说明,浏江王氏屡有迁安福百丈的族人。
而按新近发现的纂修于1949年的安福《百丈王氏续族谱》载:“宋淳熙(1174~1189),三杰公兄弟徙居安成街心。绍熙中(约1192),复徙城南百丈雅屋园。明正德七年(1512)翰林院修撰贾泳撰《明故司训王公云窝墓志铭》载,百丈王氏此时已成大家庭,仅“宅丁几三百口”。至清朝,百丈王氏衍为18房。百代王氏代有迁徙,据清王邦玺序,明初,“达则公之元孙瑟卿,由百丈徙居长沙之湘乡。”至清中期,涌现出湘军名将王铃峰、王壮武等湘军名将。谱载,1949年,安福百丈王氏282户,男女人口882人。明末,百丈王氏三房28世王重文,年仅9岁,被李自成所部掳至西蜀高崖紫,巧遇安福同乡朱柱坚侨居斯地,收留重文长大成人。朱翁无子,即以女赘之。重文临终时遗书其子,返回故乡安福,居于中南乡横塘,归宗王氏。

2、长者王该
王吉次子王该,字元仁。其生母曾氏。安福连岭、蒙冈、越山等地王氏尊为本贯的1世祖。其父王吉官吉州时,王该并未随父至吉州。唐僖宗中和年间(882~885),王该避乱,由太原入蜀,辗转来到其父官宦之地庐陵水东,夜宿旅店,得金、银无数,居郡城西六十里河山(何山)金地(今吉安县固江镇栋头村),为其父及母曾氏庐墓,置田一万五千亩,居20余载,好善乐施,人称长者。后吴杨溥辛巳(921),“龙见所居陂田间”,有“异僧宗会踵门”,以龙见陂田之事,游说王该,将其房产捐出为寺,要他离开旧居“北去百里,遇‘三白’即止,后子孙当繁昌,多文士。长者听其言,行至安成(安福)北之连岭,遇一白马,问其地曰大白茅,稍前曰小白茅,乃家焉。”虽系神话,但可见当时佛教势力之大。
王该生2子,长余,字善庆;次肱,字翼民。连岭王氏至第4世时,分为东西两房。
长者次子王肱,于长者王该迁安福连岭之先年,即920年,“从金陵吴宣王杨隆演,调为队长,讨虔寇谭全播。寇平后,主迁为统军戍虔,因家焉。子孙今居七里镇,甚盛。”虔即今江西赣州古称。据宋建炎己酉(1129)胡澹庵记:“长者次子翼民,同从孙裳,平赣寇,家七里镇。裳曾孙斐,以国博致仕,由赣携其子青冈上,见其下濑,山环水秀,遂卜居于此。”王斐,为长者7世孙,于宋景祐元年(1034),由赣州七里镇徙安福洲湖青冈山麓之新英(下濑),所居曰:“松风堂”,为松风王氏基祖。南宋年间,18世孙王林可继迁洲湖镇王屯沙洲。其后裔繁衍昌盛,分布在安福的有:新英大厅、王屯沙洲、王母坛花车、下百丈、黄陂车头、铜锣洲南塘、王屯前门、金田东荫等地。远徙于本省吉安、吉水、泰和、永新、南昌、上饶、临川、宜春等地及湖南、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江苏、福建、广东等省。
长者长子王余,字善庆,“随父徙居连岭,复买田一万亩,佐父招集流离,平粜散施,民赖以活。”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长者8世孙王勋,字功臣,由连岭徙居庐陵县栋头。
宋朝,长者9世孙王英,号雄飞,北宋元丰元年(1078)由连岭徙枫田之南岭。
元至元十六年(1279),王英之7世孙王贤仲,号槐隐,迁居南岭山心。其孙王儒学,号鸣皋,又从山心迁枫田下店定居。
王英之孙王昊,生一子名廷锋,廷锋生3子,长季道,次季卿,次季安。季道、季安为西园、洢溪派。季道次子惟益,生2子,长裕衍,次庆衍。庆衍,徙居北乡洢溪东村,为洢溪王氏基祖。季卿之第4子国珍,于宋宝庆二年(1226),赘于本里罗姓,始为则塘、西园祖。传11世,有孙曰宽、曰洪、曰简、曰重,重乏传,宽、洪、简,分为3房,分衍老屋、麻田、陇心、门楼、渡兴等地。季安传至9世生廷修,廷修生3子,曰如深、曰如临、曰冰渊。当元末兵乱,兄弟潜匿于洢溪。明朝定鼎,如深、如临仍回归西园,独冰渊见洢溪山水之秀,定居于此,为洢溪老屋王氏基祖。洢溪王氏数传之后,又有迁徙分宜浪郡、白田等地的族人。
王英之长孙王建,传3世,徙赭赋,王逡为西边祖,王述为社山祖,今皆莫考。
王英第4孙暹,生2子:廷翊、廷珪。廷翊传至子营,生2子:贤伯、济伯。贤伯传9世徙湖广襄阳、宜城、安陆、潜江沙窝等处。济伯子孙仍居南岭。
宋元祐戊辰(1088),长者10世孙奭,由连岭“徙邑中城内南,后建泸溪坊,结茅为堂,号茅堂王家。奭生4子曰:庭珪、庭璋、庭珍、庭玮。庭珪字民瞻,年十一二通经史,登政和戊戌进士(1118)第,授衡州茶陵丞。宣和末,隐居不仕,号泸溪先生,执经来学,履满户外。”杨万里就是先生高弟。王庭珪后因写诗为胡铨壮行,得罪秦桧,被流放贵州夜郎。秦桧死,被召回。晚年应召至京应对,授直敷文阁学士,93年岁卒于家。
王庭珪生王 頔,頔生3子:詹、谵、訚。王詹、王谵的3个孙子丞伯、芳伯、绍伯,于宋景定庚申(1260)由县城茅堂,徙城南郊浮山之阳的冷溪定居。
宋宝祐甲寅(1254),县城茅堂王氏祖居失火,王庭珪的小弟王庭玮的曾孙王准,字子从,迁居县城东郊蒙冈松坡居住,是为蒙冈王氏基祖。王准生一子王如云,行百四,号岫隐。如云生一子王贤甫,行层九。贤甫生3子:宁伯、寿伯、希旦,分为蒙冈王氏三大房。之后支分派别,分为渡头、涧壁、五家田、江南等团。
宋末元初,后(干)戈扰攘,当时的连岭位于安福至分宜的交通要道上,更是饱受其害。元至元五年(1267),连岭东房长者18世孙王源,号庆翁,乃避乱徙居十里之外的瓜畲越山木下。木下即今磨下水库淹没区。传说古越王扎木祭毋处。若干代后,越山木下王氏又分徙本县县城西门严家巷、北门外、瓜畲楼下、冻溪、朱树坛、濠源、谭铺等地;外地分宜县城、分宜铜岭、新余、湖南新化茶园里、华容县、湖北荆州、荆山县小河口、广西柳城等地。


3、蒙冈王氏

据《安福地方名志》载,元泰定年间(1324~1328)蒙冈松坡王氏的王所安、王继明、王所冲分别徙五家田、渡河、江南定居,并成为上述三团的王氏派祖。
蒙冈王氏明、清两代多次修谱。经历动乱,谱牒几乎尽失。1982年,五家田王连元至山庄桥头拜年访亲,觅得明嘉靖戊戌(1538)尚书王学益主撰《蒙冈王氏族谱》残卷(第4卷),该谱仅记至蒙冈五家田王氏第13世。该谱五世一揭,世系图与行实分别另列。嗣后,王连元等人根据残谱,补记清末以至1986年的族人世系,编成草谱5本(仅记三房),其间缺失近10代世系资料。现根据两谱,简述蒙冈五家田王氏分派迁徙情况。
蒙冈王氏始祖王准第五世孙王所安,号安道,由蒙冈松陂徙五家田,为团祖。
王所安生子缉,字思学,号乐三。王缉生有6子:长子王芳孙,字泸源,号素轩,次子王澜思,字泸湍,号澹斋;三子王旋思,字泸沄,号逸斋;四子王会思,字泸氵众,号琴月;五子□□,字泸汀(出继江南王正学);六子王浩思,字泸瀚,号浩然。分为五房。
五家田王氏长房祖王芳孙,明建文己卯(1399)举人,历事吏部。永乐初,授杭州儒学教授,曾典试湖广、广东乡试。永乐九年(1411),以考绩优秀,升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后又升山东布政司右参政。明正统元年(1436),因病辞官回乡,同年卒。生有5子:邦奇、邦伟、邦俊、邦彦、邦正。其中第四子王邦彦,名高,号古清,明宣德壬子(1432)中顺天乡试举人,正统丙辰(1436)进士,授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后升河南布政司左参政。因此,在长房“奉先祠”前,原建有“父子布政坊”。
王芳孙的长子王邦奇,名禧,生朝清,无嗣继承。
王芳孙的次子王邦伟,名琼,生组、寿、朝英3子。其长子王组,字朝绂,号介石,由例贡补国子生,授河南郏县县丞。其次子王寿,字朝仁,无嗣。其三子王朝英,字维真,号恪斋。王朝英的长子王尚用,字贤卿,号两溪,明正德丙子(1516)举人,授四川绵州学正,嘉靖戊子(1528),升任湖广应山县知县、壬辰(1532)又升四川叙州府同知。
五家田长房代有迁徙。11世王尚宾徙北乡山庄桥头。17世王复祖,徙西乡章庄哈马坑。20世王韶英,号开运,清末举人,分发河北任职,与子天伟俱居河北。21世王复初,徙萍乡宣风;王德益,徙宜春;王德明,徙南乡龙佳。22世王树成,徙湖南津市。23世王利元,徙南乡谷口;王殿源,徙西乡南田。24世王达祖、王太祖,徙萍乡宣风;王精忠,徙武汉;王希贤,徙西乡章庄玉洲;王士林,徙南昌。
五家田王氏长房堂号有:报本祠、燕翼堂、黄堂都运第、宁远堂、集庆门、孔惠堂、褒荣堂、达顺堂等。
五家田王氏二房祖王澜思,有善行。明洪武甲寅(1374),县内大饥荒,“斗米银一钱,府君积谷数百石,尽以贷人,至秋,抵斗收之,赖活者多。”生5子,邦英、邦干、邦器、邦美、邦直。其中邦英、邦干本村无后裔。
王邦器生3子:淳、雄、光,分为五家田王氏西三房,堂号崇德堂。25世王思源,号源清,徙湖南芷江县。崇德堂位下王文璜徙居赤谷官田村。
王邦美长子王蔼,为五家田王氏西四房祖,祠名:六书厅。其孙11世王文朝,字纯卿,号两涯,明正德丙子(1516)举人,丁丑(1517)登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嘉靖元年(1522),充当副使持节册封亲藩沈王。选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屡奉勅命清理湖广赋税,巡视京仓、京营、点闸,清理应天等处屯田,监督开浚六合、乌江等处河道。嘉靖七年(1528)致仕归乡。王邦英次子王升,其孙11世王驯,字崇良,号双溪,明正德丁卯(1507),授福建连江县丞,未赴任。16世王羽臣,徙居城东温溪。23世王天任,字秉彝,号痴仙,民国10年(1921),任奉天省铁岭审判厅厅长。25世王梅芳,号励冰,王福善次子,徙县城;王梓贤自幼经商湖南醴陵沛汾市,其子孙现于长沙市定居。
王邦直之孙王朝武,徙湖南新宁县。
五家田三房祖王旋思,堂号:崇本堂。王旋思生4子:邦才、邦屏、邦杰、邦宾。王邦杰之孙、10世王朝臣,字维化,号松塘,明弘治辛酉(1501)举人,壬戍(1502)会试,中乙榜,授浙江上虞县儒学训导,为四川、河南、福建乡试同考官。明正德八年(1513)为陕西乡试主考官。升任武昌府儒学教授。己卯(1519)升岳州府推官。嘉靖乙酉(1525),升大仆寺寺丞。巳丑(1529)升广东按察司佥事,奉勅专理盐法,兼屯田。辛卯(1531),致仕归乡。王邦宾之孙王朝璲,字维瑞,号环溪。明嘉靖壬午(1522)举人,壬辰(1532),授湖广应山县知县。

4、厚富城南王氏
据清道光十年(1830)撰《城南王氏四修族谱》载,连岭王氏传至第8世,王彦,字俊甫,于唐穆宗二年(822),自连岭乐游安福南乡厚富,因其山水之秀,宅地之灵,故居焉。考之于连岭王氏其他各派族谱,王彦离开连岭至厚富的时间有误,因为100年后,连岭王氏开基祖王该,才从庐陵河山迁连岭。
王彦娶周氏,生一子:甲申。甲申生二子:长卓冠、次惟冠。惟冠生二子:长方,次景。分为东、西两房。
厚富王氏东房王方,传至29世王俊哲,生五子:仪、俨、侃、称、僖。其中老三王侃,赘居庐陵安平乡之沂塘(今吉安县澧田乡沂塘)毛氏,生六子:世宣、世济、世极、世称、世立、世文。其中世极徙湖广。世立、世文由沂塘,返徙于安福县城之南,为安福城南王氏基祖。
王世立生三子:廷相、廷简、廷礼。其中廷简、廷礼失传。老大廷相生一子:兆。兆生四子:纲、经、纶、纪。纲,出商外地失传。纪,徙居于广东南雄。经,生二子:三翕、三畏。三翕,生一子:振昌,徙居于本都檀树溪。王兆之三子王纶,仍住城南,生子王三重。王三重生王振奇,字石鲸,号非异,谥文忠,明万历时陕西巡抚,宁夏右佥都御史兼兵部尚书。王振奇元配胡氏,生子王宰,袭父荫,任职锦衣卫。继配刘氏,生四子:夔、汶、焘、求。王夔,字次谐,号霭,习书经,邑庠生,娶爱国女英雄诗人刘淑英(万历已未十月初三日丑时生)为妻。后来王夔至宁夏父兄处求职,在一次地方**中丧生。王夔、刘淑英生一子:王文度,字天掌,号迪华,习书经,邑庠生,娶周氏,无传。王振奇的三子王汶生子腾霄。王腾霄见城南地狭人众,乃徙居本县西乡七都下马砻而居。再说王振奇长子王宰,字燮臣,号长薇,生六子:长曰迪芳,为长房祖。次曰迪兰,为二房祖。仍住城南。三曰迪芳,为三房祖,迁居鹤塘。四曰迪萼,为四房祖,仍住城南。五曰迪茂,为五房祖,徙居鹤塘。六曰迪英,早殁无传。城南王氏传若干代后,王谨常,徙本县四都土畲;王念宇,徙四都万石桥;王相礼,徙陈山由路;王绳武,徙陈坪对溪;王三谟,徙北乡山溪。王近武等,徙东乡田东。王复显,迁瓦园。王休宁,迁湖南武冈。王俨、王僖,迁井头。
安福厚富王氏西房王景,亦代有迁徙。王鼎迁浬汶。王良斐,迁百顷铺。王诚彝,迁湖北荆门马良山。王利东,迁湖北汉阳蔡甸驿,王利牟,迁岭上。王良斐,迁湖北钟祥。王诚熙,迁楼下。

5、嘉溪王氏
据《安福县地名志》载,南宋时,16世王珂斋,由邑北连岭徙今安福县洋门乡嘉溪。嘉溪原名夹溪。明正统时,进士王理,号嘉溪,为官刚正不阿,后人念其德,以其号改称。

6、柘田乡欧田村官陂上王氏
据1984年版《安福地名志》,为清中期,由蒙冈迁入。其堂号:盘谷堂。分堂号:树德堂、甘茂堂。
 
7、宁乡铜瓦桥王氏
长者王该之子王余的第4代孙王郄,王郄传至栋头王霸,字与权;王霸传到元明之际有王礼安,为王该第22代亦即王霸第13代孙。王礼安之子王贵,明洪武时(1368~1398)任北直隶辽东指挥使。永乐二年(1401),王贵与其子辅,征云南,屯田长沙卫。王辅,字翼卿,号弼公,永乐时袭职长沙卫指挥使,征云南有功,授怀远将军。永乐四年(1403),明成祖下诏屯田,王辅奉旨屯长沙卫中舍,即今湖南宁乡铜瓦桥。王辅的子孙后代,遂留居于此。再也没有迁回安福故乡。这个王氏家族,后来便繁衍成著名的宁乡铜瓦桥王氏。他们奉王贵为本支开基始祖,王辅为二世祖。至15代出了个著名学者王九溪先生。王文清(1689~1779),字廷鉴。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初任湖南九溪卫教授,故人称“九溪先生”。累官至御史。回湘后,出任著名的岳麓书院山长,达14年之久。培养了大批门人弟子,被尊为湘学承先启后的泰斗,传见《清史列传》名闻全国。
还有一支为湘潭南湖泉冲王氏,始迁祖为王辅泰,为王该后裔,亦曾讲学于岳麓书院。其子孙衍于湖北、广东、福建、贵州等地。

8、枫田下店王氏
据《枫田下店王氏族谱》载:“(王该)徙居安成连岭,积德累仁,好善乐施,至今称长者是也。及后子孙所徙,有东揭水族;凤尾塘族;东揭、社布、蒙冈、汶源、嘉溪、百丈、王屯族;永新白茅堂、栋头、什香、枫冈、茅塘、柳树下、北坑、大湾、新溪、河山、大栗、施石镇、官田、螺陂、都塘、源头、轸塘、长坪、西山、葛洲族;永丰梅源、南富、坳街、塔下族;枚冈、永兴塘、黄牛石、诚门、吉安城东、茶园、塘尾、带原族。又有赣州七里镇、袁州、两粤、湖湘、荆楚、云贵间者。”

9、宜章栗溪王氏
1993年修订的湖南《宜章王氏族谱》载,湖南宜章县里田乡(原属永平乡辖区)上渡村栗溪头王氏,源出于江西安福连岭。据清光绪二年(1876)《王氏续修族谱?序》:“始祖该公,字元仁,其先为太原人。该公之父吉公,唐僖宗时,仕为殿中侍御史,迁吉州刺史。时值唐末战乱,为避战乱,而由太原迁四川,又由四川迁吉州(今江西吉安市),传十世,至旦公,字诚庵,由选贡授湖广郴阳训导,后解组归团,道经卢阳荷塘(今湖南汝城县境内),相阴阳,观流泉,脉秀水清,因而居焉,是我祖之隶籍湘中者,以旦公为基祖也。旦公有三子,卜溪而居,八郎居蟠溪,九郎居双溪,我祖十郎彩华公居栗溪。彩华公又为我宜章王氏之基祖也。”宜章栗溪王氏,为王该之次曾孙王怀之裔。
该序对王该由吉州(庐陵)河山再徙安福连岭定居的史实缺载,前文已详述,兹不赘言。据载,王彩华(万十郎),从湖南汝城盘溪,迁宜章栗溪的时间是宋开宝二年(969)。宜章栗溪王氏若干代后,有叫王尚通,字民显的,又从栗溪分徙四川,现其后裔居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之回龙坎镇、土主镇。


金溪王氏裔系

金溪王氏即今安福金田王氏。其开基祖王顺,字德载,为江西临川金溪人,唐末任吉州剌史,致仕后,“遭唐末乱,殁,不及归其乡。二子,兴周、兴齐,遂负郡郭以居。后相安成南数十里,有村特占胜,因移以肇家。”(明隆庆二年尹台序)为不忘先祖,仍将安福金田居地称为金溪。
金溪王氏与连岭王氏一样,其远祖为太子晋,为太原王氏分派,但何时从太原迁临川的则不可考。
金溪王氏人口众多,是古时安福“三千烟”中的一千烟。分居县内13个村,现有人口3000余人,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达100余人。据明正统戊辰王尚固修《金溪王氏族谱》载:“自是诗礼相承,簪缨相望,文臣武将五十余人,绵延至十五世,三百余房。”金溪王氏传至5世至定国、经国兄弟,分为南塘、东山两大派。10世后,两派先后析花园、园背、六房、楼东、上下草冲、老门第、厅背、银圳、墙背等团房。后又分徙县内钦村、大桥、上城、陈山、茶源头、下村竹溪山等地。迁徙外县外省的有永新樟枧、官陂、九都樟桥;湖南新化、湖南邵阳、湘潭、石首、柏坊驿;湖北汉阳、沔阳沙洲湖;云南云九州;安徽无为等地。 


 

Copyright © 2011-2015 庐陵王氏网 版权所有:吉安太原堂文史研究会
办公地址 江西吉安市吉州区中天宾馆一楼(位于吉州区鹭州东路28号,吉安市邮政局对面,附近有6、9、10路公交车站点)
联系电话 18079655915 庐陵王氏该公后裔QQ群 23612981 网站联系 王义和电话 18079655915
本网站资料仅供王氏宗亲寻根问祖、交流联谊、谱牒研究和文化传播,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须转载敬请注明网站及作者!
Power by DedeCms chn-w.com赣ICP备120048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