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王氏名人 >

清代名儒王愈扩

时间:2014-06-21 16:52点击: 关键字:王愈扩,泰和,梅冈
作者:王茂玉

    王愈扩,字若先,泰和县万合镇梅冈南州人,清康熙庚戌(1670年)进士,授内阁中书舍人,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王愈扩生于书香官宦世家,其高祖王尔康、曾祖王育仁分别为明嘉靖已未年和明万历乙未年进士,享有“三代进士,南州冠冕”之美誉,翰墨淋漓,称胜闾里。
    王愈扩出生于明末。由于适逢明清朝代更替,至愈扩父亲时,其家道便日渐衰落。幼时的愈扩家境清贫,但天资聪慧的他,却勤奋好学,时常苦读至子夜时分,日积月累,手不释卷,经史时常过目不忘。相传其五岁能诵,七岁能诗,稍长,则博览诸子百家,精通经史,工于诗文,善于天文历算。十五岁与其弟愈融外出游学,虚心拜宁都魏勺庭、南昌彭躬庵等当时的大儒为师,深究细学,受益匪浅,在魏、彭两位大师的悉心调教下,终成大器,成为当时享誉庐陵的文坛巨擎。
王愈扩年少时便志存高远,立志像其高祖、曾祖一样,蟾宫折桂,振耀家声。由于其学识渊博,王愈扩顺利通过了童试和省试,有机会进京赶考。有一年,王愈扩准备从万合七牯岭登船走水路北上赴京赶考,路过万合石桥村时,适逢该村门边大路上建亭。由于南州、石桥两村素有积怨,见王愈扩进京赶考,石桥人便有意刁难,故意将门开得太窄,致使其不能过轿。石桥人还戏言,若尔能高中,荣归之日,我等即派人抬轿送至王府,顶礼膜拜。受此激奋,王愈扩更加勤勉好学,后王愈扩果真考中进士,石桥人从此也不敢再小觑王愈扩了。
    由于王愈扩饱读经史,在其十八岁的时候就到处有人想聘其为私塾先生。但愈扩天性纯孝,“父母在,不远游”,为能在家侍俸老母,当时,还是秀才的他,便在梅冈本仁堂开馆授徒,由于其学富五车,声名远播,“里居讲学,从游者日众……”。王愈扩教书育人也总是诲人不倦。他爱生如子,对家里贫困又勤奋的学生,更是关爱有加。当时与泰和梅冈接壤的青原区文陂乡西面有一个叫栗塘的古村,该村在明末的时候,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叫彭殿元(1641年—1698)。彭殿元出身贫寒,家徒四壁,但他父母为了他日后有出息,便想尽办法送他到梅冈本仁堂读书。彭殿元入学不久,就表现出好学勤奋的样子,深得王愈扩的赏识。王愈扩不但免了他的学费,还倾囊相授。每天放学,更是亲自送他到文明堂村前的大樟树下,看到彭殿元进了栗塘的村口,自己才回头。数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种师生之情,让彭殿元铭记一生。 后彭殿元在老师的调教下,顺利地从秀才考到举人,从举人又考到进士。清康熙三年(1664),彭殿元参加会试,考得第二十五名进士,参加殿试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成了朝官。当年王愈扩经常站在文明堂前目送他回家的那棵古樟树,也被后世称为“翰林树”。 
   王愈扩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虽中恩科进士,但因不满满人统治,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加之时局混乱,故向往山林,与当时的名僧方以智、佛教主持中千上人等人寄情山水,终日泛舟弄月,淋风沐雨,把臂玄谈,远离红尘悠哉乐哉。为避战祸,他最终挂官印而去,潜身于广东丹霞山隐姓埋名,皈依佛门参禅悟道。后门生彭殿元专程拜访,劝归故里,并赠署名王愈扩之景德镇瓷器一船,以示留念。然而王愈扩却一心向佛,仍云游异乡,后客卒于古镇。死后,其后人移骨葬于青原区富田镇桂壁灯盏形。
    王愈扩一生著作等身。《四库全书摘要》里说他“愈扩文长於论古,颇能曲折如意,盖其师授如是也,愈融笔力稍弱,风骨尚未老成,较亚於其兄……”他与其弟愈融合著的《瑞竹亭稿》6卷,载入庐邑县志,并收入《四库全书》,业绩被收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古代名人大典》。而愈扩、愈融兄弟合著的《瑞竹亭合稿》初刻也在清朝年间毁於兵燹。后愈融子元坤得旧本於建昌布衣梁份所,又手录而重刊之。梅冈人为纪念愈扩、愈融等先人业绩,又在民国六年重修宗谱时,以愈扩兄弟合著书名为主体,汇编《瑞竹亭合稿》上下两卷,成为梅冈之珍贵文物。
 
Copyright © 2011-2015 庐陵王氏网 版权所有:吉安太原堂文史研究会
办公地址 江西吉安市吉州区中天宾馆一楼(位于吉州区鹭州东路28号,吉安市邮政局对面,附近有6、9、10路公交车站点)
联系电话 18079655915 庐陵王氏该公后裔QQ群 23612981 网站联系 王义和电话 18079655915
本网站资料仅供王氏宗亲寻根问祖、交流联谊、谱牒研究和文化传播,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须转载敬请注明网站及作者!
Power by DedeCms chn-w.com赣ICP备120048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