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历史知识 >

庐陵古城探源

时间:2016-03-18 15:37点击: 关键字:庐陵,吉安
吉安原名庐陵,秦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庐陵县,东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升为庐陵郡。自隋至宋,多次在庐陵郡,吉州之间互易其名。但郡、州之

    吉安原名庐陵,秦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庐陵县,东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升为庐陵郡。自隋至宋,多次在庐陵郡,吉州之间互易其名。但郡、州之下,大多又置庐陵县。明万历《吉安府志》载:“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改吉州军为吉安路。” 从此才有“吉安”之名。 “吉安”地名乃当时合吉阳、安成二郡之名而成。
   
历史上吉安治所的五处城址
   
    1、泰和县城西南赣江南岸的白口城。土城墙依然完好,古城轮廓清楚,内外城分明,护城河明晰,面积达23万平方米,是目前江西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址,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明一统志》云:“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公元前222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泰和县志》沿革表:“秦庐陵县属九江郡,唐志、旧志未载县治,疑即西昌。汉高帝二年分淮南立豫章郡,唐志故县在今泰和县西三里。”乾隆版《吉安府志》引《太平寰宇记》“汉高帝五年,以庐陵县属豫章郡,故庐陵县在今泰和县西三里。”以上史载不但阐明了庐陵县的设置时间,而且指出了其治所的位置。2001年,江西省考古专家团对白口汉古城进行了全面发掘,确认白口城即最早的庐陵郡城。
    2、在今吉水东北二十里处。见明万历《吉安府志》载:“泰康元年(公元28O年) 徙庐陵郡治于石阳”,“石阳城在县(指吉水县)东北二十里。”清乾隆《吉安府志》载:“西晋太康元年庚子,郡城由今泰和北三十里徙治石阳,石阳县为附廓邑。”清光绪《吉安府志》载: “晋太康中移郡治于石阳,今吉水东北二十里。”现据新编《吉水县志》考:“石阳古城……遗址位于今陵轿乡固洲村,东为丘陵地带,西滨赣江由于年代久远,古城遗址一片稻田,仅在遗址东南的赣江岸上尚有零星陶片暴露地面,可作考古依据。”
    3、今吉安市孔家湾一带。见宋《太平寰宇记》载:“庐陵故城在县南一里,晋咸康末(公元342年)太守孔伦所筑。明万历《吉安府志》载:“又故郡城在今庐陵县治南,晋咸康末太守孔伦筑,今废。”清乾隆《吉安府志》载:“今府治孔家湾以南,皆孔伦筑城故地也。”清光绪《吉安府志》载:“咸康末移郡治于今治南一里,石阳县随徙。”
    4、今吉安市赵公塘一带。见宋《太平寰宇记》“吉州”条载:“随平陈,改庐陵郡置吉州,于今郡西南筑小城,即旧州城是也。“庐陵县”条载:“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庐陵郡为吉州,改石阳为庐陵,移于今郡五里,此故城存。”清光绪《吉安府志》:“府城西南五里赵公塘,环围皆旧州城。 ”
    5、今吉安市北门街一带。见明万历《吉安府志》载:“ 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 徙吉州治于今所。”清同治《庐陵县志》载:“唐永淳元年壬午吉州由今府城西南徙治今所,庐陵县为附廓首县……天佑元年甲子(公元904年)刺史彭千广城池。”
    真正的吉安古城,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建城于今于北门街一带算起,已有1310年历史了,在这漫长岁月中,虽然历经沧桑变迁,但城池的轮廊基本保持下来了,至今依稀可见,这正是我们今天说的庐陵古城。
   
晋、隋、唐三建吉安古城
   
    东晋太守孔伦首建吉安(庐陵)古城。远在晋咸康末年(公元342年)筑就的城池,距今已1650年了。清乾隆《吉安府志》载:“今府治孔家湾以南,皆孔伦筑城故地也。”历经亘古的历史变迁,仍留下了一条以孔姓和巷形相结合的“孔家湾”地名,至今仍然存在,实在是难得。晋首建古城与以后唐三建古城的城址,相距仅一里之遥,从古地图看,孔家湾紧连着唐三建古城的西门,其间的治所设施,街道民房都犬牙交错,现在也就难以分辨了。清乾隆《吉安府志》对“晋城古址”的考证说:“按今府城南一里晋城故址,初莫详其址。今校阅府城隍庙各记,皆谓定自郭璞。考郭璞与太守孔伦同为东晋咸康时人。当孔伦筑城时并定城隍庙于城中,与建置之规适合。今府治孔家湾以南皆孔伦筑城故地也。又南关外祥符寺称古东山,缘昔城在寺西,故称山为东。……东晋太守筑城于今城南。似无疑义。”
    隋初二建吉安(庐陵)古城。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终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其间经历92年,迄今也有1310年了。由于吉安古城的发展方向,其政治(府、县治所)、经济(古西街、南街)、文化(府学、县学及白鹭洲书院)都是逐渐向南、向东转移,因而宋《太平寰宇记》所称“于今郡西南筑小城”的这个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小城”,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几乎看不到留下什么痕迹。仅从古志书中还能看到片断的记载。清乾隆《吉安府志》“隋城考”载:“按府城西南五里赵公塘,环围皆旧州城故地,故家者旧尚能历历言之。”清光绪《吉安府志》载:“复案庐志城池条内有云:府域西南赵公塘,环围皆旧州城,其言信而有微(意有事实证明)。今赵公堂之南,有地名甘泉门,盖旧州城门也……今永丰门外二里许,土人犹称甘泉门。”
    三建吉安(庐陵)的唐城是最后选定的吉安城池地址。唐庐陵城始建于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至今已1310年;其后,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甲子刺史彭千又对城池进行扩建。此后,虽然经历多次朝代更替,历史变迁纷繁,但旧城池的基本面貌,仍保留下来了。到了元末,战乱频繁,庐陵古城几被战火所毁。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元年即公元1368年,都督朱政在唐庐陵古城旧址上重建了吉安城。清同治《庐陵县志》“城池篇”载:“明太祖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都督朱政创辟城池,仍故址,更定新制,城围九里,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二尺,城上置戍舍。为门五:南曰兴贤,西曰永丰,东曰迎恩,曰广丰(又呼小东门),北曰嘉禾。门各有搂城有戍舍。”这一记载说明:明初都督朱政是在唐庐陵古城原址“创辟”的吉安城,所以,明、清旧志中均称唐庐陵古城为“今城”,留下了不少有关城池的记述,使我们今天有可能对庐陵古城概貌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庐陵古城的发展
   
    唐永淳元年兴建的吉安(庐陵)古城,到唐天佑元年刺史彭千扩建,唐永淳元年建筑的城池是个什么样子?唐天佑元年刺史彭千“广城池”,又把城池扩建成什么样子?现均无详实的史料可循。现存最早的明嘉靖《吉安府志》对唐庐陵古城的建筑规模和城市布局也没有记载。明初在原址创辟的城池,域围为九华里,城区面积为2——3平方公里。但是,庐陵古城的发展早就超越了古城墙,蔓延到了周边。
    宋代刘辰翁《习溪桥记》描述了庐陵古城城南的永叔路(古时叫南关,南街) 的一片繁华景象:“长街灯火,定场设贾,歌钟列妓,饮占争席,呵道而后能过”。而文山路(古时叫西关、西街)更早于永叔路形成了热闹的街道。明嘉靖《古安府志·舆地志》载:“府治,在城西南子城内。”考查吉安历史上并没建大城池的记载,当时城外的南街、西街等商业繁华区域,已超过了古城城区数倍,古城池显得很小,好象一个内城,这就是“子城”说法的由来吧!
    唐、明庐陵古城城址在今日的北门街一带。明初在原址创辟的城池,域围为九华里,今北门街古城区面积为2.04平方公里,两者面积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城墙不见了,城楼不见了,已经看不到古城池的外貌了。
    古城墙、城楼是什么时候拆毁的呢?民国《吉安县志》载:“民国十七(1928)年市政局奉省政府令拆城,至二十五(1936)年夏拆毁无遗。”1930年还有一桩吉州十县公立阳明中学(今吉安一中)与吉安县政府为争城基、城砖的诉讼案。据民国《吉安县志》记载,经当时省政府裁定解决办法有二:“①,查吉安放城,虽据称系吉安旧府各县捐款所建,然城基非由十县捐款所购置。城既拆除,城基自应为吉安一县所独有……②,城砖拆除及变卖由吉安县政府会同阳明中学校办理报核,其变价除支给拆城平土用费外,余数拔作阳明中学基金。”古城墙的拆除,延续时间较长,而且是四周城墙先陆续拆除,城楼(门)遗留时间较长,是最后拆除的。访问六十多岁以上的本地老人,都说亲眼看到了吉安的古城墙和五坐城门。据“老吉安”回忆,解放初期当时马铺前至北门一段,还有古城墙的一些残留痕迹,在“大跃进时修火车路,才彻底清除掉。原来的五座城门,在当前吉安建筑中的具体位置是:东门在吉安宾馆附近;南门在金牛寺附近,另一南门(魁聚门)在今市政府后门;西门在老市检察院附近;北门在北门街北口。
    解放以后,吉安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市区面貌焕然一新.乍一看,古城的旧貌已经淹没在新兴的建筑之中,使人有“古城今安在”的感觉。但是细细寻踪踏迹查访一下,就会发现古城吉安留下来的旧街道地名,俯拾皆是。比如以四座城门命名的街道,依然如故:
    现东门街:因原街道通古东门,所以叫东门街。民国《吉安县志》载:“原称东门正街。”
    现南门正街巷:因原街道通古城南门,故名。另一南门魁聚门,现没有这个门,也没有这个地名了,但附近的居民仍习惯称该地为魁聚门,城门外的护城河已填塞了,盖上了房子,但还能看到遗留的石柱栏杆。
    西门口、西门内两地名,解放后均存在,1981年统划入北门街了,现附近居民仍沿称此两地名。
    现北门街为古北门正街,北门口现仍有北门村。
    古城的中心是十字街,这个地名现仍存在,但已经没有昔日的繁华景象,变成了普通的居民住宅区。遗留下来古城街道地名还有不少,如状元桥巷、参将坪巷、府背巷、塔水桥(原附近有一惜字塔)、弓箭街、福星路、司衙巷、欧家祠巷(骧巷内有欧阳修祠)、县前街、钟鼓楼、道署坪、三府巷、小校场、夏官第等。
Copyright © 2011-2015 庐陵王氏网 版权所有:吉安太原堂文史研究会
办公地址 江西吉安市吉州区中天宾馆一楼(位于吉州区鹭州东路28号,吉安市邮政局对面,附近有6、9、10路公交车站点)
联系电话 18079655915 庐陵王氏该公后裔QQ群 23612981 网站联系 王义和电话 18079655915
本网站资料仅供王氏宗亲寻根问祖、交流联谊、谱牒研究和文化传播,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须转载敬请注明网站及作者!
Power by DedeCms chn-w.com赣ICP备120048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