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庐陵王氏 >

关于征集完善列祖列宗的生平事迹资料的通知

时间:2014-10-14 11:57点击: 关键字:庐陵王氏,该公,征集,列祖列宗,生平,事迹,资料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继续联络各地的该公后裔,依据各地该公后裔的族谱历史资料,完成太子晋至该公第二十世的世系的考证工作,以及列祖列宗的生平事迹的考证工作。

各地分会,各位宗亲:
    庐陵太原王氏谱牒研究会成立以来,在各地宗亲的支持下,一直致力做好家族文化研究工作。我们和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大成总谱局编委会就庐陵太原王氏始祖该公的上源世系问题,组织了专家进行认真考证和讨论研究,取得了统一认识,一致认定太子晋至该公世系源流为五十六世。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继续联络各地的该公后裔,依据各地该公后裔的族谱历史资料,完成太子晋至该公第二十世的世系的考证工作,以及列祖列宗的生平事迹的考证工作。为此,我们把这几年所收集到的有关列祖列宗的生平事迹或简介在“华夏庐陵王氏网”上予以公布,并征求修改意见。请各地对家谱熟悉的宗亲踊跃参加讨论,提出更详实的历史资料,以完善我们对列祖列宗的了解,以利于我们将来该公后裔总谱的顺利修编,也使各地宗亲修编家谱时有统一的参考资料。修改意见可撰文在本网站发表,也可在QQ群里交流。本会届时会集中各位宗亲意见,再组织专家讨论研究,形成最终考证结论,再以各种形式通知各地宗亲。(列祖列宗简介附后)
特此通知
                                    庐陵太原王氏谱牒研究会
2014年10月
                   
 列 祖 列 宗 生 平 简 介

第 一 世:晋,一名王乔,字子乔。黄帝四十二世孙,周灵王长子,生于周灵王六年(公元前566年)。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年十五立为太子,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毂洛水泛,危及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直谏提出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晋之谏言,灵王怒而不纳,废晋太子位为庶人,谪居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城都塘坂里。晋娶杨氏,生子宗敬;继娶宓氏,生子宗寿、字龟。宗敬徙太原时,人称为王家,以王为姓。故尊晋为王氏启姓宗祖。今山西太原的晋祠内有“子乔祠”,太子晋为王氏系姓始祖。 

第 二 世:宗敬,晋长子,仕周为上大夫,迁司空中郎将,号曰王家,因以为王氏,为王姓受姓之祖,卒年六十三,葬晋阳城北五里,曰司徒塚。娶吕氏。王庸敬纂《王氏通谱卷首之二》配姜氏,子一:凤。
 
第 三 世:凤,宗敬子,卒葬山西省晋阳唐里屯,娶郭氏,子二:覃、石。 

第 四 世:覃,凤长子,抱道躬耕,晋侯屡辟不就。娶□氏,子一:渠。
 
第 五 世:渠,覃之子,仕周王室为司徒。娶□氏,子二:荘、丰。三世凤的次子石。石子诩,世称鬼谷先生,受道于老君,居清溪鬼谷,因以为号。所著有《鬼谷子》,鄞县东六十里有鬼谷祠等。 

第 六 世:丰,渠次子,初仕范中行氏,后为智伯家臣,晋为六卿,吞智伯,灭中行,遂入东都为封人,卒于巩县,葬北邙山(在河南府城北)。娶□氏子—:芝。 

第 七 世:芝,丰子,仕周东都城守长。娶□氏,子一:亿。 

第 八 世:亿,芝子,隐居不仕,以子为将,魏王尝以百金为寿,亿却之,曰:子贵若显親,吾更愧於子职矣,终不寿。生一子,错。 

第 九 世:错,亿子。仕魏大夫,上将军,官至上军大夫,周烈王七年(前369)奔韩,娶□氏,子二:墳、愦。 

第 十 世:墳,错长子,仕魏中大夫,娶范氏,子一:渝。一说三子:谕、谋、谅。 

第十一世:渝,墳之子,字守晓,仕魏上将军,有国士风,其威德安海镇山。赠武烈侯。娶上官氏,子一:息。 

第十二世:息,谕子,字天运,仕魏司寇上将军,雄才明敏,大度多谋立奇功,追赠忠烈侯,娶钱氏,子二:恢、昱。 

第十三世:恢,息长子,字子修,号广德,孝友纯至、聚族百口同居。授中宪大夫,封伊阳侯。娶姜氏,子一:亢。 

第十四世:亢,恢子,拜大夫将军,秦以中大夫召不就,遂隐居频阳(今属陕西富平),娶胡氏,子三:颐、敛、蠋。 

第十五世:颐,亢长子,有文武之才,秦以上大夫召不就,后隐居深山,以兵法授子孙,皆公之力也。卒葬频阳,配孔氏文信君斌之女,子一:翦;继周氏,女一,适左监门汪永。 

第十六世:翦,颐子,字惟章,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人,生公元前304年,少习兵法,事秦昭襄王、秦始皇为大将军,在攻赵,平燕,破楚等多项战役中立下大功,是秦始皇战七雄、平天下,建立秦朝的主要战将。公元前221年因病乞退,不几即卒,享年八十四岁,葬陕西富平县东四十四里旁列六冡,后封武城候。娶桓氏,封谯县君。生六子:贲、戊、勇、刚、毅、乙,一女适中郎将汪陈。 

第十七世:贲,翦长子,字典武,继父业,事秦为大将军,与父翦为秦始皇平定天下,建立秦朝立有大功,封武陵侯。父子《史记》中皆载有其名。卒葬父莹之次。娶吕氏司马任城德教女,子一:离,女一适武安侯马兴。 

第十八世:离,贲子,字文明,事秦为大将军,封武城侯。秦二世时,离领军围赵和张耳,在攻击钜鹿城时被项羽所虏,因不愿作叛自焚于禁室,《史记》中有其名,《中华全史演义》中亦其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有世系所载。娶秦将军孙胜之女,子二:元、威。卒葬钜鹿。王元为琅琊王氏祖。 

第十九世:威,字子重,离次子,事秦为左长史,仕汉为扬州刺史, 居山西太原广武,为太原王氏之祖。娶上大夫刘淳之女,子一:志。

第 二十 世:志,威子,字仲,汉为扬州刺史,卒葬太原鹿台山,配程氏,子三:珣、玕、琪。 

第二十一世:珣,志长子,字东石,汉扬州刺史。
 
第二十二世:言,珣子,躬耕不仕。 

第二十三世:嶹,言子,汉元康中为代郡太守。 

第二十四世:嵚,嶹子。 

第二十五世:彝,嵚子。 

第二十六世:彛,彝子。 

第二十七世:朂,彛子。 

第二十八世:励,朂子。 

第二十九世:霸,励子,字儒仲,太原广武人。居晋阳。汉扬州刺史。《二十五史》载:霸少有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建武中(一说汉平帝时应召入京,仕司徒侯,有盛名)徵到尚书,拜称名不称臣。有司徒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及(礼记曰: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司徒侯,霸有让位与他之意,后为阎阳所阻,曰太原俗党,儒仲颇有其风遂止。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徵不就,以寿终。娶妻贾氏,生二子:殷、咸。 

第三十世: 咸,霸次子,随父居晋阳,子一:甲。 

第三十一世:甲,咸子,字子初,后汉元和中屡徵不就,隐居石室山。配任氏,子二:甫、申。 

第三十二世:甫,甲长子,字伯仲,抱道不仕。子二:畊、畟。 

第三十三世:畊,甫长子,字子农,后汉郡吏。配周氏,子一:恬。 

第三十四世:怡,畊子,后汉安邑椽。子四:锟、烈、柔、泽。 

第三十五世:泽,恬四子,字季道,少时并为郭林宗所知,官至北中郎将,代郡太守。配金氏,子二:XX、昶。 

第三十六世:昶,泽子,字文舒,晋阳人。魏初历兖州剌史,明帝时赐爵关内候。当陈治略五事,著治论二十余篇,兵书十余篇。正始中官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诸军,表徙治新野习水军,广农垦,殖仓谷盈积。嘉平三年击败吴将施绩,振旅而遣进封京陵候,后迁司空,持节都督。甘露四年已卯薨,谥曰穆候,有集五卷。见三国志魏书及隋书经藉志。配傅氏,子四:浑、深、沦、湛。
 
第三十七世:湛,字处冲,是司徒浑的弟弟。少有识度。身长七尺八寸,龙额大鼻,平时少言寡语。颇有些才华,但是不显不露,因而大家都不知道,他的亲戚朋友都认为他是个痴呆儿,他的爸爸王昶却不这么认为。但不幸的是他遭受了丧父之苦,于是住到父亲墓的附近。穿丧服,关门闭户,不和外界交往。做过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出为汝南内史。元康五年殁,终年四十七岁。子一:承。

第三十八世: 承,(约273-318)字安期,生活于两晋时期,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昶之孙,王湛之子,王述之父。弱冠知名,年轻时被王衍比为名士南阳乐广。永宁初年,任骠骑参军。后迁司空从事中郎,爵蓝田侯。迁尚书郎,不就。东海王司马越镇于许地,王承为东海王记室参军,深得司马越的推重,称赞他“王参军人伦之表”,让儿子司马毗效法于他。很久以后任东海太守,在太守任上为政清简、宽容。不久辞官渡江。清虚寡欲,善于清谈,重视要旨而不饰文辞,被推许为东晋初年第一名士,在王导、卫玠、周顗、庾亮等名臣名士之上。四十六岁时去世,儿子王述袭爵。子二:述、XX。

第三十九世:述, 字怀祖。少孤事母以孝闻,安贫守约,官至尚书。子一 坦之。

第四十世:坦之,(330~375年)东晋大臣。字文度,祖籍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出身世家大族,王承之孙,王述之子,少与郗超共享盛名,曾任大司马桓温参军,后与谢安共辅幼主,累迁中书令、领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卒后赠尚书。有文集传世。善书,《淳化阁帖》卷三有行书四行。娶顺阳范汪之女。子四:恺、愉、国宝、忱。

第四十一世:王愉,字茂和,王恺弟,王坦之次子,太原晋阳人,少践清阶。稍迁骠骑司马,加辅国将军。兄弟贵盛,当时莫比。及王恭等讨王国宝,愉请解职。以与国宝异生,又素不协,故得免祸。国宝既死,出为江州刺史、都督豫州四郡、辅国将军、假节。愉至镇,未几,殷仲堪、桓玄、杨佺期举兵应王恭,乘流奄至。愉既无备,惶遽奔临川,为玄所得。玄盟于寻阳,以愉置坛所,愉甚耻之。及事解,除会稽内史。玄篡位,以为尚书仆射。”刘裕义旗建,加前将军。愉既桓氏婿,父子宠贵,又尝轻侮刘裕,心不自安,潜结司州刺史温详,谋作乱,事泄,被诛,子孙十余人皆伏法。子三:绥、纳、缉。

第四十二世:缉, 东晋散骑侍郎。子一:慧龙。

第四十三世:慧龙,生于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卒于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太原晋阳(今太原市南郊区)人。北魏著名将领。在郡十年,农战并修,大着声绩。死后赠安南将军、荆州刺史,谥穆侯。子一:宝兴。

第四十四世:宝兴,王慧龙子,太原晋阳人。少孤,事母至孝。尚书卢遐妻,崔浩女也。初,宝兴母及遐妻俱孕,浩谓曰:“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及昏,浩为撰仪,躬自监视,谓诸客曰:“此家礼事,宜尽其美。”及浩被诛,卢遐后妻宝兴从母也,缘坐没官。宝兴亦逃避,未几得出。卢遐妻时官赐度斤镇高车滑骨,宝兴尽卖货产,自出塞赎之以归。州辟中从事、别驾,举秀才,皆不就。闭门不交人事。袭爵封长社侯、龙骧将军。卒,子王琼袭爵。子一:琼。

第四十五世:琼, 字世珍,镇东将军,孝文帝纳其女为嫔,赠征北将军,北魏中书令,荆州刺史,封长社伯。子四: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

第四十六世:遵业, 祖父王慧龙,北魏时曾任龙骧将军,父王琼任北魏中书令。出生于封建官僚之家的王遵业,从小受儒家传统教育,成年后以仪表清秀,擅长经史而闻名。他在朝中初任著作佐郎,与司徒左长史、史学家崔鸿同修《起居注》。北魏正光二年(521年)王遵业升为右军将军,兼散骑常侍。受北魏宣武帝之托,出使漠北,慰劳分布在这一带的柔然部落。首领阿那瑰亲自出迎王遵业,授赐送慰劳之礼。王遵业南还,又受诏至代京(今山西大同),搜集北魏孝文帝在代京时的活动材料,以增订《起居注》。不久,他与崔光,元延明等仪定服章,同崔光一起给魏孝明帝讲解《孝经》。每次讲解均由王遵业预进。王遵业以文采誉满京城,应诏作《释奠侍宴诗》。北魏孝明元年(525年)转任司徒左长史,黄门郎,负责监典修仪注。王遵业在朝中名望很高,与中书令袁翻,尚书王诵共同执领黄门郎,被时人誉称“三哲”。北魏末年农民起义经常爆发,北方混乱。当时正值胡太后临朝执政,王遵业提出到徐州(今山东徐州)做官的愿望,以谋求避乱之处,胡太后不知他的用意,未予允准。武泰元年(528年)胡太后毒死了北魏孝明帝,图谋篡权的军阀尔朱荣以此为借口,从晋阳起兵直逼洛阳,将胡太后及诸王,百官2千余人集中到洛阳附近的河阴,统统杀死,史称“河阴之变”。王遵业与弟王延业均在遇害之列,后人深为他过早遇害而感到惋惜。子一:松年。

第四十七世:松年, 少知名。齐文襄王临并州,辟为主簿,累迁通直散骑常侍,副李纬使梁。还,历位尚书郎。魏收撰《魏书》成,松年有谤言,文宣帝怒,禁止之,仍加杖罚。岁馀得免,除临漳令,迁司马、别驾、本州大中正。孝昭擢拜给事黄门侍郎。帝每赐坐,与论政事,甚善之。孝昭崩,松年驰驿至邺都宣遗诏,发言涕泗,迄于宣罢,容色无改,辞吐谐韵。宣讫,号恸自绝于地,百官莫不感恸。还晋阳,兼侍中,护梓宫还邺。诸旧臣避形迹,无敢尽哀,唯松年哭甚流涕,朝士咸恐。武成帝虽忿松年恋旧情切,亦雅重之。以本官加散骑常侍,食高邑县干,参定律令,前后大事多委焉。兼御史中丞。发晋阳之邺,在道遇疾卒。赠吏部尚书、并州刺史,谥曰平。子三:劭、规、柬。

第四十八世:劭,生卒年不详,隋代并州晋阳(今太原南郊)人。史载,他自幼喜沉默,寡言语,酷爱读书。少年时代即以博闻强记知名。北齐时尚书仆射魏收辟与祖孝徵、阳休之等成名学士、官吏,经常在一起论古道今,有所遗忘,或是模糊之处,便向王邵询问出处。王劭每问必答,毫不匆忙。查出对照,半点不差。王劭成年后,在高齐做官,累至中书舍人。隋文帝杨坚即位后,王劭被授予著作佐郎之职,后因母亲病逝,遂辞职归里,闭门谢客,专心致志于编修《齐书》。按隋代的制度,朝廷不准私人编修史籍,王劭嗜好经史,早为世人所知。闭门修史之事,被内史传郎李元操得知后,便向隋文帝告发。文帝悉知王劭私撰史书大怒,遂没收其所著,并亲览其内容。哪知王劭竟因祸得福,他所著的《北齐》记史详实,文触严谨,深为文帝赞赏,便任命他为员外散骑侍郎,专职撰写文帝起居注。由于王劭工作的关系,常随文帝左右,便称文帝有"龙颜戴干"的仪表,并指示给群臣观看。对此,文帝龙颜大喜,遂赐王劭数百段锦匹为礼,并提升他为著作郎。 隋炀帝杨广嗣位后,汉王杨琼踞晋阳反杨广。炀帝对于是否讨伐举棋不定,王劭上书力谏讨伐,杨帝却没有依从。此后不久,王劭被改任为秘书少监,数年后又被免去官职。王劭任著作郎近二十年,专门负责撰修国史,编著《隋书》八十卷,内容庞繁大多是起居记录、文帝言论以及口敕,其中不乏迂怪不经的故事和街头巷尾的传闻轶事。他把这些上至帝王言谈,下至民间传说的繁浩资料,分门别类,按类编排,终为著作。除此而外,王劭还利用任职之便,重撰编年体《齐志》二十卷,纪传体《齐书》一百卷,散记《平贼记》三卷。并采集摘经史写成《读书记》三十卷。史论大家刘知几在读到王劭的《隋书》、《齐志》、《齐书》等著作时,曾高度赞扬王劭作史"方言世语"的文风,"文皆诸实"的史德。至于其《读书记》则颇受时人所称许,以"内容精博"享誉当时。王劭一生有志学问,淡于仕途。读书撰文,十分专注。对于经史则嗜好成癖,所著之作,几乎都是史籍。即便一些读书之记,亦必涉于史,终成一代颇有名气的史学大家,为后来《隋书》、《北齐书》的正式成卷,奠定很好的基础。子二:孝京、孝柔。

第四十九世:孝柔, 袭中书舍人。子一:敬德。

第五十世:敬德,字肃应,乡举令番禹,封太常卿,转工部侍郎,礼部尚书。配李氏赠夫人。子一贯。

第五十一世:贯,字唯道,配刘氏。子一:臻。

第五十二世:臻, 字积庆,配魏氏。子一:秦叔。

第五十三世:秦叔, 字明剔,原籍太原(今太原)。生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卒于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唐德宗贞元十年(791年)考中进土,同年又应制举贤良方正科,成绩优异,补盩至(今陕西西周至)尉。长庆初历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和初拜左仆射,封太原郡公。卒年七十二,谥曰敬。工书,尝书唐凤翔尹李晟为国修寺碑。《唐书本传》、《墨池编》、《佩文斋书画谱》。 子一 谋。

第五十四世:谋, 唐朝任雁门太守。配萧氏。

第五十五世:吉, 字勉之, 又名仁安。 唐朝任吉州刺史。配刘氏、曾氏。子二:讥、该。

第五十六世:该, 字元仁号长者, 又名仕契。唐僖宗中和年间(882~885),王该避乱,由太原入蜀,辗转来到其父官宦之地庐陵水东,夜宿旅店,得金、银无数,居郡城西四十里河山(何山)金地(今吉安县固江镇银湾桥水库中),为其父及母曾氏庐墓,置田一万五千亩,居20余载,好善乐施,人称长者。后吴杨溥辛巳(921),“龙见所居陂田间”,有“异僧宗会踵门”,以龙见陂田之事,游说王该,将其房产捐出为寺,要他离开旧居“北去百里,遇‘三白’即止,后子孙当繁昌,多文士。长者听其言,行至安成(安福)北之连岭,遇一白马,问其地曰大白茅,稍前曰小白茅,乃家焉。”子二:馀、肱。(另有谱记三子说)

第五十七世:馀,字善庆,“随父徙居连岭,复买田一万亩,佐父招集流离,平粜散施,民赖以活。”
            肱,于长者王该迁安福连岭之先年,即920年,“从金陵吴宣王杨隆演,调为队长,讨虔寇谭全播。寇平后,主迁为统军戍虔,因家焉。子孙今居七里镇,甚盛。”    虔即今江西赣州古称。据宋建炎己酉(1129)胡澹庵记:“长者次子翼民,同从孙裳,平赣寇,家七里镇。裳曾孙斐,以国博致仕,由赣携其子青冈上,见其下濑,山环水秀,遂卜居于此。”王斐,为长者7世孙,于宋景祐元年(1034),由赣州七里镇徙安福洲湖青冈山麓之新英(下濑),所居曰:“松风堂”,为松风王氏基祖。
 
Copyright © 2011-2015 庐陵王氏网 版权所有:吉安太原堂文史研究会
办公地址 江西吉安市吉州区中天宾馆一楼(位于吉州区鹭州东路28号,吉安市邮政局对面,附近有6、9、10路公交车站点)
联系电话 18079655915 庐陵王氏该公后裔QQ群 23612981 网站联系 王义和电话 18079655915
本网站资料仅供王氏宗亲寻根问祖、交流联谊、谱牒研究和文化传播,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须转载敬请注明网站及作者!
Power by DedeCms chn-w.com赣ICP备12004828号-2|